[X必读] 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谁能建立认知优势,谁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。
  • 在中国,有一门课程,堪称最贵:3天2夜的定位课,16.98万元,每期还爆满。很多企业家和高层学习后,都表示一学就会。但是他们结束课程后,将定位落地时,却一用就错。

定位理论最核心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如何让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种认知优势,原因就是顾客在买任何一个产品时,几乎都有很多种选择,尽管当今产品越来越多,但消费者认知规律不变:

以品类来思考,用品牌来表达。因此,只要谁能建立认知优势,谁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。

但是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大部分人的时间已变得越来越碎片化。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投入产出的风险越来越大。

很多国内企业品牌在应用定位理论的过程中,每年投入4-5亿元的营销费用,但销量收入却不见增长。难道是定位理论水土不服,还是定位理论过时了?

很多企业都面临着“品牌战略定位”在会议室说一套,市场落地干另一套,最终战略定位不出“中南海”。战略定位落不了地的后果,很可能是失之毫厘,导致企业经营上的谬以千里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因此,用定位要想有效果——20%靠想明白,80%要靠落地。

笔者结合10多年的企业操盘与定位+互联网的实战落地咨询经验,用案例拆解方式,首次分享实战干货《从想明白到真有效果,定位落地必须避开的3个大坑》。

在此,特别感谢冯卫东不遗余力地宣讲《升级定位》系列课程,把定位理论在中国被前期操作宣传的误区,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纠偏。

 

第1个大坑:

没有看懂品类趋势

 “照本宣科”用战略定位

前几年,到处可以看到九阳豆浆机、安吉尔净水器的广告。为什么2018年开始,它们的广告变少了。

在此,我们用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,就可以分析这两个品牌,是不是应该ALL IN,投入数千万元或几亿元广告费,让这个品牌等同于某一个品类特性。

1.什么是强势品类?

具有心智预售的能力,而且单价较高、顾客难以自行判断质量、或者属于社交及大众消费,那么顾客就希望由专家品牌来提供保障价值和彰显价值,这些品类就是强势品类。

比如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多数大家电,教育、医疗等购买风险较高的品类,汽车、手表、手机等大额、耐用、彰显性的消费品,都是强势品类,还有购买核心生产设备、购买风险高的战略定位咨询服务,也是强势品类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只有强势品类,才能打造出强势品牌。

2.什么是弱势品类?

顾客在购买前会想到要购买这些品类,但这些品类通常单价很低,或购买频率很低,或顾客容易自行判断质量,或者属于个人私密消费因而不需要品牌提供彰显价值。

那么,顾客就不太会费心去记忆产品品牌,也就很难打造专家品牌,比如拖鞋、纸杯、指甲刀、铅笔、便笺纸等,就是弱势品类。

在这里,给大家一个更直观地判断是不是“强势品类”的3个要素:

  • 是刚需还是非刚需、是重度风险高参与决策还是轻度风险低参与决策、是否具备高频或高客单价的要素。

如果3个都具备,那就是强势品类;如果只具备两者或一个,在做企业战略定位时就要聚焦聚焦再聚焦,我们的建议是:

通过聚焦核心用户、构建用户场景,看能否把非刚需转化为刚需,能否把低频转化为高频。

在这里,挑选几个用户提问的问题(我们非常熟悉的家电、家居行业)进行实战复盘与案例拆解:

  • 问题1:净水器、洗碗机等品类,是否应该投入庞大广告,打造专家品牌、高端品牌?

首先,要看品类趋势。

净水器、洗碗机、嵌入式蒸箱等,是低频、非刚需、高客单价、中度风险和中度参与决策的产品;同时要看有没有办法,通过构建用户场景,转化成“刚需”、“高频”、“重度参与决策”的产品。

举例来说:净水器是可买可不买的产品,但是“小米净水器”通过销售和赠送DTS水质检测笔,让用户自己在家可以自行检测水质的好坏,通过聚焦85后的互联网用户,让DTS水质检测笔扮演“用户需求放大器”,从而在这个场景中,净水器变成了“从非刚需”转化为“刚需”购买。

以水槽洗碗机为例,方太在推广水槽洗碗机时,在中高端小区,举行用水槽洗碗机清洗“小龙虾”等社区活动,因此也聚焦核心用户、构建用户场景,把这个品类的产品,成功推广转化为销售收入。

其次,要看竞争趋势,提防高势能品类“伸一脚抢你饭碗”。

举例来说:在高端净水器市场,AO史密斯净水器,就依靠高端热水器的高端品牌特性,顺便延伸到了净水器市场。那么,AO史密斯净水器,在顾客心智中,也等同于是“高端净水器”。

尤其,AO史密斯推出了“全屋中央净水解决方案”这个装修场景的产品后,这个时候,只要AO史密斯不犯战略性错误,安吉尔净水器,打再多电视广告,请再多顶级流量明星,也很难能成为“高端净水器”销量收入的第1名品牌。

因为在用户心智中,装修场景是重度风险和重度参与决策的,而零售场景是中度风险和中度参与决策。

这就是“定位一学就懂,一用就错”的奥妙之一。很多企业家花了战略定位咨询费用,投入了巨额广告宣传费用,无非都想得到1个结果:那就是销量收入增长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建议,在定位实战落地时,一定要学会这3个动作:

聚焦核心用户、构建用户场景、激发用户需求。

  • 问题2:我们是一个大家居品牌,以前主打品类是橱柜,现在要不要做衣柜、全屋定制、全屋整装?如果要做,叫什么品牌?到底是采取索菲亚的模式:索菲亚衣柜、司米橱柜,还是欧派等模式,都叫欧派橱柜、欧派衣柜、欧派全屋定制、欧派全屋整装?

这个问题,非常具有挑战性,因为定位书上这么说的:品牌应该是品类的代表,不能无限延伸。

在定位实战落地过程中,很多人都容易对“定位”照本宣科,依葫芦画瓢,一个品类应该是一个品牌名。

有些咨询公司甚至建议企业砍掉某一个品类。譬如,曾有咨询专家在2012年建议碧生源的董事长,必须在减肥茶和常润茶进行聚焦和取舍。两个选择一个,砍掉一个,才能承接战略定位咨询。

阿里巴巴前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“互联网时代的新定位——点线面体”理论,就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。以下是曾鸣教授的原话:

  • 点线面体,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思考方法。这些年,很多人经常来找我讨论公司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。讨论多了我慢慢发现,传统的战略理论框架有很多不适应现在新的环境了。

战略的最核心是定位,很多人都耳熟能详。定位最传统的理论框架是波特提出来的成本领先、差异化和利基市场的竞争战略。

虽然在未来这种定位还是大家需要去思考的,但实际上在网络时代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先回答。

所以,现在如果有人再来找我讨论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问题,我经常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,点、线、面、体,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?先得明确这个问题,后面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展开讨论。

点、线、面、体,每一个定位背后,逻辑是不一样的,需要的运营原则、资源调配的方法,甚至竞争壁垒,最后可能的发展路径都不一样。

所以,先明确自己在未来网络化世界的定位,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一步。

回到问题,大家居到底是一个什么品类?应该是产品服务型品类,准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:欧派橱柜定制、索菲亚衣柜定制。

这个行业的本质是“产品定制+设计定制+安装定制”的服务。如果看透大家居行业这一点,金牌橱柜是否有必要推出一个“衣柜品牌——桔家衣柜”?索菲亚衣柜是否有必要推出一个“橱柜品牌——司米橱柜”?

互动思考题:这些品牌,改名为“全屋定制”好,还是“XX家居”好,亦或其他更好的品类名?

再看2018年的大家居行业,行业品类增长的红利已到了尽头,传统“打广告、搞招商、做促销、扩品类、找增量”的五板斧营销,带来的“运营式”增长,慢慢会逐渐失效。

从欧派、索菲亚、金牌橱柜、志邦厨柜、皮阿诺橱柜、好莱客家居等上市公司财报,可以看出:

过去几年的增长,这些上市公司的增长,基本都是靠渠道扩张、线下专卖店数量增长带来的高成长,而当一个品牌线下专卖店数量达到2000-3000家门店时,空白市场的渠道增长红利,就会出现规模增长递减效应,这些企业增长速度就会遇到挑战,这种状况在2018年上市财报中就能得到验证。

2019年,这些企业如何破局,找到新的增长模式呢?那么,在企业战略定位和运营配称上,要找准曾鸣教授所说的那个“点”,方可开启下一个10年的增长之门。

大家居行业目前至少面临以下3大困局:

  • 大赛道,小公司

大家居行业是典型的崇山峻岭市场,4万亿的家装产业,没有年收入超过400亿的企业。美的集团年收入超过2500亿元,格力电器超过2000亿元,而大家居行业头部的上市公司年收入规模仅在10亿元--100亿元左右,亟需转变增长模式。

  • 规模不经济,产能过剩即将出现

随着房地产精装房趋势到来、装配式装修模式普及,对以上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,即将是一个考验。

  • 传统的大广告模式,越来越难带来销量收入增长

建材行业是低频行业,只有用户有装修需求场景下,才会关注;没有装修需求,即使品牌再强势,也视而不见,这就需要用好互联网运营的“触达、锁定、转化潜客”等思维模型。

互动思考:在车载冰箱这个品类上,能否依靠庞大的广告投放,成为这个品类代表的强势品牌,实现销量收入的翻倍增长呢?

 

第2个大坑:

忽视用户认知 把“伪特性”

当成战略定位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定位的力量,来自对认知优势的充分发掘,所以,任何定位有效的前提,必须符合顾客已有的认知。但很多企业的“定位”,恰恰是建立在违背认知的基础上。

譬如茅台红酒和茅台啤酒。

茅台啤酒的“定位”是“啤酒中的茅台”,在消费者那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,消费者会问“茅台啤酒是真的吗?”、“即使茅台啤酒是真的,我也不敢喝,怕有白酒味”,这就是茅台啤酒做不起来的根本原因。

前段时间,有一位上市公司的企业高管问我,说是有广告公司专家建议友邦吊顶的定位,应该叫:更耐用的集成吊顶。

这就是典型的忽视用户认知,把“伪特性”当成战略定位,给企业乱开药方。

无独有偶,有一个叫喜临门床垫的A股上市公司,2018年请了广告公司做了一个定位,叫“能保护脊椎的床垫”,并投入了超过2亿元CCTV国家品牌计划进行广告宣传。

一样的原理,床垫能保护脊椎,用户心智中是否有这个认知,要打一个问号?

如果要花费巨资教育用户,用户却不具备这个认知,这会很可怕。

忽视用户认知,没有找到调动用户心智的那根弦,打再多的广告,也很难有明显的效果。

没有上过定位课的企业,经常听内部管理人员说,我要定位于某个市场、定位于哪个顾客群、定位于哪个年龄段……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这些都是对定位的望文生义,没有理解定位的含义,这个误区的本质:

一切脱离心智的定位都是伪定位。

 

第3个大坑:

没有经过翻译

把“战略定位”

当成定位沟通口号

在笔记侠《品牌实战11问:如何避免滑入深渊?》文章中,一根针捅破了“传统定位实操的误区”,揭开了“皇帝的新装”。

如果更多企业能认知到这个原理,不盲从理论说教,就可以让更多品牌,避免这个误区,少浪费营销资源。

有定位用户提问:现在只要看到“更高端的xxxx”,朋友就会笑着跟我说:“看,定位公司定出来的!”很尴尬,希望学习《冯卫东升级定位24讲》后能让我们摆脱这种固定思维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天图投资CEO冯卫东答: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,其实是定位理论没有学好。升级定位强调定位,和定位广告是两件事情,“高端的xxx”或者“更高端的xxx”,其实是一个定位。在定位广告中,不能直接把定位原封不动地搬出来。

比如我们要说专家,你的广告里不应该出现“专家”两个字,应该让顾客从字里行间的表述里知道你是专家。

聚焦咨询是更懂定位+互联网如何落地的咨询公司,这是我们的定位。我们聚焦咨询的定位口号是“专注定位实战10年,比培训讲师更懂如何落地”。

哈根达斯是高端的冰淇淋,它的定位口号也没说高端的冰淇淋,而是“爱她,就请她吃哈根达斯”,你想想请你爱的人吃,还能吃低端的吗?能吃便宜的吗?

所以说,高端需要一定的戏剧化表达。即使心里有这种戏剧性的要求,但把定位简单地作为定位广告说出来,这些咨询机构其实缺乏想象力,理论也不过关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我在2013年参加“特劳特中国上海行的交流会中”,在特劳特本人英文演讲中,同声传译里和PPT上,清晰地写出:

  • 定位不能排斥创意,需要戏剧化地表达。

如何实战落地呢?

  • 必须“定位+创意”,进行戏剧化地表达,把用户带入场景,激发用户需求。

举例,依云矿泉水,它的定位,就是高端矿泉水,但它的TVC广告、平面广告,从不直接说:我是高端矿泉水、畅销欧美多少国家,而是以如下图方式表达依云矿泉水的高端定位。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广告费没少花,为何效果依然差?

当然,在实战落地中,要避免定位戏剧化表达和企业形象广告,进行混淆。定位是确立品牌在心智中的位置,这个位置切实存在于心智,并且可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,而不是抽象的形象。

本文来源 笔记侠(公众号ID: Notesman) 聚焦咨询控股CEO 黄锦华,由雨姐推荐发布,观点不代表策划人网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5

发表评论